電 話:4006-055-268
傳 真:021-60832582
郵 箱:marketing@levsongroup.com
地 址:江蘇省海安市永安南路336號(南海大道交叉口)
10月16日,2021碳中和愿景下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行。論壇以“‘雙碳’目標引領京津冀產業鏈(集群)協同發展”為主題,深入研究在“雙碳”目標下如何協同推進京津冀區域產業集群和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等相關問題,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雙碳”目標順利實現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貢獻智慧和方案。
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青表示,“雙碳”目標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而言,是機遇更是挑戰。面向“十四五”,如何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統籌推進京津冀產業鏈布局和產業集群優化發展,針對京津冀產業鏈鍛長補短,提升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做優做強特色產業集群,具有重大意義,值得深入研究。
武義青圍繞“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低碳增長”做介紹。他提到,就碳排放量而言,京津冀地區高于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河北在京津冀區域內碳排放量較高。在碳生產率領域,京津冀地區低于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從區域內部來看,北京的碳生產率很高,而且上升速度比較快;天津有明顯上升趨勢;河北與京津地區有差距,而且碳生產率的差距有拉大趨勢。低碳增長的核心是提高碳生產力。武義青建議,規劃4條京津冀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鏈,包括生物醫藥食品健康產業鏈、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產業鏈等。他說,打造京津冀產業鏈必須做好頂層設計,中心環節是指定京津冀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發展專項規劃。應打破京津冀行政區劃限制,精準繪制京津冀統一的產業鏈圖譜,分別形成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清單、主要配套企業清單、補短板突破環節清單等。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提到,近年來,京津冀三地碳排放量為全國11%-12%,均高于GDP和人口占全國比重。因此,減少碳排放,實現雙碳目標,京津冀區域也有重大責任。經濟發展階段、產業階段、技術水平、生活方式等都是影響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制造業是京津冀三地營業收入很高的行業,而碳排放量及單位營業收入碳排放強度在三地均為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之Z。
李國平認為,在產業低碳發展方面,北京應加快建設綠色技術創新高地,實施綠色技術創新引領工程,著力形成研發引領、成果轉化、應用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融合貫通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修訂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制定實施汽車制造、生物醫藥、電子設備制造等重點行業綠色提升計劃,推動構建綠色產業鏈。天津應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持續推動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建設,打造綠色供應鏈,提升工業綠色發展水平;開展重點行業碳排放達峰行動,推動鋼鐵、電力等行業率先達峰。河北應實施重點行業減污降碳行動,圍繞鋼鐵、火電、水泥、焦化等傳統產業行業,實施重大節能低碳技術改造示范工程,開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重大項目示范,持續降低企業碳排放強度,打造一批碳達峰碳中和示范園區。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葉堂林介紹,非首都功能疏解為三地產業“鏈式”發展奠定基礎。生產要素在區域內實現了優化配置,推動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動發展。京津冀地區逐漸形成了以北京為創新中心,天津、石家莊為創新次中心的創新網絡。不過,京津冀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仍存在協作水平有待提升、缺少完備的制造業支撐等問題。葉堂林建議,京津冀可探索建立重點產業鏈“鏈長”制??紤]設立京津冀產業鏈協同發展相關職能部門,重點解決三地產業鏈對接過程中的體制機制障礙、GDP分計、稅收分享等跨行政區難題;實行三地產業主管部門責任人輪值機制。結合10大高精尖產業,探索推行產業鏈“鏈長”制,可圍繞特定區域產業鏈的“缺鏈、斷鏈、弱鏈”等問題列出責任清單,以責任清單實施進度作為“鏈長”的考核指標。同時,打造3-5個城市群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的關鍵節點城市。如石家莊、衡水具有生物醫藥產業高度集聚的基礎條件,滄州在高端裝備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具有發展優勢,保定在輸配電設備制造領域具有顯著優勢,可通過提升這些城市的創新能力,完善區域內創新轉化環境,吸引北京相關技術成果在上述城市落地。
河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徐英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他認為,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將進入關鍵階段,在新發展格局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高質量發展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廣度深度拓展的重要舉措,是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途徑。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